活了41年,创业3年,终于想明白这5件事

[hermit auto="1" loop="0" unexpand="0" fullheight="0"]remote#:4,3,2,1[/hermit]

引子

小巴提醒我,今天双十一是我们正式创业三周年呢。

一晃就三年了,2013年双十一那天下决心推出《和秋叶一起学PPT》在线课程,我其实很纠结,这一天剁手节有人买课程吗?

一直到今天还有人争论教育产品是否适合搞双十一大促,是不是学习型产品搞冲动消费,长远来看会伤害市场?

事实是我们已经搞了三年,一年比一年规模大,效果好。

理论家闭门想一千道一万,不如实干家出门走一道逛一圈。

这就好比无数精英、键盘侠分析美国大选,都以为希拉里会赢,最后是川普胜。

2013年底我选择实干创业,拼命三年,冷暖自知,也有几句掏心窝的话,和大家说说。

全文5000字,赶上双十一这个剁手节,不知道有几个人会耐心看完。

第一句话——去做!去试!去闯!人生列车经常不按计划发车。

2009年1月,我意外接到上海刘俊老师邮件,他邀我试水PPT培训。

我之前并没有任何PPT培训经验,也不是PPT制作高手,更没有想到我会去PPT领域发展。

刘老师开出了一个让我难以拒绝的课酬,一天6小时,5000元!这让当时月薪不足2000的我无法拒绝,马上答应,并立即开始投入时间学习和整合PPT知识。

当我开始整合PPT知识的时候,我并没有想到这为我写《说服力-让你的PPT会说话》打下了基础。

我写书的时候并没想到这本书会如此畅销(我之前出版三本书一本勉强,两本都石沉大海,本来都不准备再写书了)。

当《说服力-让你的PPT会说话》畅销时,我没有想到把作者名写成微博名这个细节,能一下子把我的微博知名度带起来了。

当我搭上微博这班新媒体快车后,我的人生轨迹开始加速改变,从微博到微信,从微信到在线课程创业,一个挑战目标接着一个挑战目标,让你完全不能喘气,只能全力奔跑。

我的人生为PPT拐了一个大弯。

我在32岁生日前,的确思考过未来,我当时的规划是:在一个浮华的世界里,做一个自得其乐的人。

七年后的结果是,我成了你们眼里的网红——在滚滚红尘中撩妹不止的秋叶大叔。

我自己的感觉一如下图。

回看我这一辈子,意外比比皆是。

高考以为稳稳进一本,结果是二本。

一进校就被劝转学机械,一辈子都累觉不爱的专业。

混了四年大学,发愁就业,无奈被逼只能考研。

读了七年机械,面试时被机械企业拒绝,却被一家软件公司收了。

干了两年项目经理,好不容易熬到月薪5000,又因老婆怀孕跳到大学,月薪又不足2000,不得不开始各种兼职。

这兼职人生,倒是让我从网站小编、博客写手一路打怪升级修成了中年“网红”。

一转眼,我大学毕业马上就20年了!现在倒好了,无数人来问我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才能像我一样成功?问题是我当年也一如你们,不靠谱啊!

人生就是如此,你明明设计好了A,结果却选择了B。

我和很多人不同的一点,似乎是我年轻时无知无畏,想到就做,做就努力做好,然后就发现,似乎真的是越努力越幸运。

刚刚毕业入职,不会装服务器,我去学,只要单位不扣我钱;

跳槽转入大学,不会上专业课,我去学,只要学校给我发薪;

邀约培训PPT,不会做不会讲,我去学,只要老板给我红包。

比起擅长规划,我到觉得擅长行动的年轻人更容易成功,因为一次做对规划很难,但坚持行动,不断试错,最后找对方向的概率反而更大。

很多人似乎并不明白这一点,他们希望人生是一道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?

我的人生是思考题,我有多努力,答案也许就能更深刻。

第二句话——学技能很少依赖天赋,做事业很多需要运气。

放20年前,我就是那个经过慎重思考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特点的人,平庸就是我最大的标签

放在任何一个圈子我都无法吸引别人关注我。承认这一点挺让人失望灰心,而且我学的是我一点都不喜欢的机械专业。并不容易。

不喜欢归不喜欢,一直到今天我都不喜欢,但这不妨碍我去学,虽然我学得不扎实。假如我没有转型做IT,坚持做下来,今天大概也是一个平庸的机械工程师,在流水线上混口饭,养家糊口还是可以。

我想除了机械,绝大部分高校专业只要我学,花个几年时间,我还是能学会的,毕竟大部分专业知识还没有难到要我们去拼天赋才能学会。

又不是要我学唱歌,这事我嗓子不行,就是不行啊。反正那篇我要开唱的文章,点击量有史最低,果然你们都是我忠粉啊。

我当初第一份工作,从不会写工作总结开始慢慢学项目管理;

我高校第一次上课,从讲一次课嗓子哑一次到慢慢学会控场;

我兼职第一次开博,从博客是什么开始到写出一本博客图书。

……

我的人生经历让我越来越感恩一点:还好我在大学学会了一样关键能力,就是如何学习新知识新技能。

问题是为什么我在大学就能学到这一点呢?——答案是运气。

什么运气?——我耳朵不好,从小就习惯自学。

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,听不懂还得跟着老师学。到了本科,我就更任性,都是大课大教室,老师很多声音都很小,我听不清,干脆我课都不上,反正我自己会看。当然这个阶段我学得不好,很多课只能蒙混过关,但毕竟我知道如何看书应付考试,慢慢我也就懂一些看书的窍门了,自学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。

后来研究生阶段我被派到企业做项目,完全没有人深入指导,导师只给一个方向,提出进度要求,就更是被逼上梁山,不仅仅要自学,还得目的性很强,要解决问题的方式自学。

有了这两段学习经历,我这才算是学出来了。要是没有呢?我今天可能就是你在公交车上看到的一枚无害中年男。

这就是运气。

等我创业,就更是感恩运气,就说三点。

我选的90后合伙人小巴,很好。我怎么就选中了他?和谈恋爱一样,一眼就看中了。这是运气。多少创业公司因为团队矛盾分崩离析,至少我们三年一路走来,有业务分歧,但没有争吵,我们对于对方的人品,都是极度信任的。

我选的独家合作平台,网易云课堂,也很好。2013年市场上做网课的平台已经有几十家了,怎么选中了云课堂?我觉得一个很重要决策因素是我喜欢网易公开课,爱屋及乌。后来我们和云课堂配合总体上很默契,这是赌对了运气。

我选的创业时机,赶上国家鼓励创业,开公司成本低了,办公室有免费孵化器,做得稍有成绩还能在各种创业比赛拿奖,还有奖金发,这种运气也不是随时可以碰上的。

反正事后看我创业过程中所谓每一个英明决策,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配合,我最多能控制一下人和地利,天时我管不了。但还好,截止目前为止,运气站在我这一边。

我觉得啊,人这一辈子,能不能好好活着,只要时代不至于太坏,主要靠自己努力。但能不能做点事情,除了努力,还得有点运气。

知道前一句,不会轻易放弃努力,相信后一句,不会轻易怀疑自己。

第三句话——坚持先挖一口深井,才能确保有水喝。

要是在2009年,我告诉你,有一个32岁高校青年教师,选择把全部业余精力用于搞PPT,你觉得他是个傻子还是个疯子?

当然是傻,不应该写论文做项目的吗?

不过当年的我认为我有一个市场机遇,就是投影仪和笔记本普及,带来幻灯片被滥用,职场人痛感需要“逻辑棒+美感好”的PPT,这个机遇会带来大量的培训需求,完全值得挖。

那就挖。

2009年,我打磨自己的PPT课程第一版,同时开始写书。

2010年,我升级自己的PPT课程,结合图书爆款开始运营微博,微博定位就是PPT。

2011年,我的内训课程越来越多,我开始去高校做PPT讲座,并和百度文库,新浪微博开始各种和PPT有关的合作,通过微博我发现了大量有才华的90后,并和他们抱团发展。

2012年,我完成PPT图书《说服力PPT》系列三部曲,开始考虑写一本PPT操作教材,为开发在线课程做铺垫。

2013年,《和秋叶一起学PPT》出版,口碑不错,微信秋叶PPT也发展顺利,小伙伴们也涌现一批人才,一起开发同名PPT课程。

2014年,我们全力推广《和秋叶一起学PPT》课程,并开始扩展到Word和Excel系列,年底艰难完成破万指标。

2015年,我们开辟了OFFICE办公技能和职场实用技能两个产品系列,依然围绕《和秋叶一起学PPT》课程投入主要运营资源。

2016年,我们为学员改作业,答疑服务工作量越来越大,开始进行专业分工,有人专门做新媒体运营,有人专门做课程开发管控,有人专门做学员群管理。

至少一直到目前,整整七年,这个策略没有任何改变,明年我想只能强化。

其实在这期间,我们团队也写过很多新媒体的图书,看起来都是和主要业务无关的杂事,但我们把图书当做给在线课程导流的手段,而不是准备给自己贴一个新媒体牛人的标签,我个人也好,团队也好,标签都希望坚持和PPT捆绑在一起,如果未来能辐射到新媒体课程,那倒不坏。

即便是我们开发的课程,大家最喜欢看的部分反而是用PPT做的纯图文课程,浅显易懂,进度自由控制,这才是在线自助学习者最爱的。

我们整个团队,从我开始创业,到最后真正成为难以追赶的教育品牌,我想至少要耐心用十年时间,才能做好一件事。

坚持挖一口井,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,坚持遇到任何阻力都不动摇做PPT教育领域第一品牌的决心,将是我们成功的最大法宝。

但是我也看到,创业也好,做事也好,很多人是一口深井都没有挖完,看到什么热,什么潮,就换了方向。

比如有很多孩子现在沾沾自喜要做斜杠青年,问题是你连一杠都没有扎住根,哪里有能力做斜杠?

为自己的爱好贴几个标签容易,但靠自己的特长真正能赚到钱的人就不多了。

井挖得浅,丰水期都有水喝,但一旦碰上枯水期,谁的井挖得深,谁才能有水喝。

这七年,我做事,其实只有一个方法论,只要有助秋叶PPT品牌强化的,不管事大事小,精力能兼顾的,我都做。只要对秋叶PPT品牌强化无关的,不管你多牛,我不约。

第四句话——忍住不吃眼前一块糖,才能吃到将来的一罐糖。

我们需要一支有耐心的团队。

好比养花,你需要做好选种,培土,浇水,光晒,施肥,你才能等到更好的花开,这些都需要时间。

一开始创业,有人建议我们融资,有人主动要给我们投资,还有人建议各种新媒体营销互推合作。

我们把这些“机会”都拒绝了,我认为在自己没有做好积累,打好基础之前,所谓机会,基本上都是陷阱

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下来,拿别人的钱合适吗?

我们自己刚刚能活下来,不知道自己模式能否复制,拿别人的钱合适吗?

我们知道自己模式可行,但没有人才贮备,拿别人的钱合适吗?

不合适。

我们不抗拒投资,我们希望不要在自己应该把内功修炼好的时候,把注意力从用户、产品转移到投资人身上。

拿到一笔钱能加速发展当然很好,但拿了投资人的钱,我们也许不是加速发展,而是变得愿意用钱解决问题,而不是用心。不如先不需要别人的帮助,靠自己的努力先证明你的模式能生存下去。

毕竟我们不是一个做平台的项目,平台项目不能快速变现,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。

创业三年,我们没有见过一个投资人。

但是我们每天都花时间陪伴我们的学员,研究我们的产品,扩大我们的品牌影响力,接触对我们事业可能有帮助的人。

也许我是错的,但我们的商业哲学是不要快速变现,先足够付出,再得到合理回报

我们不是不想拿别人的钱,我们要想想,如果拿了别人的钱,给不了别人要的回报你怎么办?做人还是要有规矩,投资人的钱也是钱,不能浪费,不能没有合理的回报,否则这个世界就容易乱套。

有意思的是,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,主动要找我们谈投资。

没能力时你到处找圈子,有业绩时圈子到处找你。

其实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投资,缺懂在线教育新媒体运营,课程开发,客户服务的人才,我们希望有大量的这样的人才来武汉和我们一起创业安家。

就是人才,也得忍住诱惑,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,面包会有的,梦想也会实现的。

创业如此,做人也是如此,只是说起来容易,有几个人真愿意继续耐住寂寞不求速成?

如果你决心穿越的是撒哈拉,就不要一开始喝光你带的水。

教育是一个慢行业。

第五句话——不要有妄念,智慧来自有人有自知之明。

很多人劝我做点大生意,可我能力也有限啊,一辈子能老老实实做好一件事,把生意盘子做到5000万,我觉得已经是我这辈子能力巅峰时刻了。

问题是,我们今年目标不过是超越500万这个量级,明年不如先树立一个小目标,先突破1000万销售额是不是更好?做到5000万?我还差很远呢!

那换个方向?金融、房地产、互联网……

不换,我就擅长做教育。

做我擅长的事情,哪怕赚钱赚的少

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。我觉得我的命就是做出一些好的课程,让一些孩子觉得我们的课程是有用的,能够帮他学到东西的,我希望孩子们拿钱买了我们的课,觉得是投资了自己,这就够了。

明白这个道理,做人做事的心就定了。好好做,在这个领域做到极致了,老天爷不会不赏碗饭给你吃。

不要有妄念,不要自我膨胀,以为自己能干了,就什么都能做。

我和我的团队,现在的核心竞争力是懂教育,凡是和教育有关的,我们都愿意了解,接触,学习,应用,改进。比如社群,比如微课,比如直播,比如交互式H5,但无关的,我们要克制。

我也不是网红,我是网拼。

以为自己红,可以一呼百应,也是妄念。

很少有人想想,我已经快工作20年了,年年拼,更不用说我每年的工作强度,普通人得做好几年。

为什么这么拼?

一个没有背景,没有天赋,没有财富的普通男人,要在这个世界作出一点事情,除了拼命,拼头脑,还能拼什么?

这盛世,并不总如你所愿啊。我努力过没有得到回报的事情,比你们多得多啊,因为我做过的尝试,也比你们多得多啊,只是失败的事情我没有说,而你们眼里,看见的全是我一个又一个的成功。

所以继续写,继续琢磨,继续刷脸,继续漫长艰苦的工作。为了目标,我有时候也得扮演自己不喜欢的角色,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,写自己不得不写的文章……

我没有资本傲娇啊,我只有努力。

还好,这一路有你们相陪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