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着。

怎样评价过去的这一年?靠什么定输赢?

格外顺利的话,你会说“非常棒”,对未来充满抑制不住的骄傲和期待,路径很明确,只需要用力就能到达。也可能你意志消沉,觉得“什么都砸了”,根本不知道未来到底在哪,后面一年像结满了薄冰的湖面,你一点都不想踏上去,却也只好踏上去。

但还有第三种,也是最常见、最复杂、我觉得最有魅力的一种状态:有些事做得不错,但也不容易;有许多坑,但勉强跳过去了。未来有许多不确定性,但还很值得拼一拼。

这时候你会说,“我还活着”。

说“还活着”这句话的人往往不软弱。相反,表现出一种的力量:经历过一些艰难后的自信,不怕面对不轻松的未来的勇敢。

我不太信任看起来一切顺利的生活,那可能意味着你没有给自己设置必须跳起来才能够着的东西,或者你背负不够重,手里抡的不是重锤。至于看起来一片灰暗,可怕的不是日子难过,而是“灰暗”所意味的放弃。比艰难可怕的是已经失去了对抗艰难的力气。

相比之下,“活着”,是一个有劲头有味道的词。还活着,意味着还有机会,意味着自己还拥有抓住机会的能力和毅力。

一种时间早晚会向着我的坚定。

特别想写“活着”这个话题,是因为刘作虎。在这一年结束前的不久,我在一场发布会后见到了他,朋友圈里的Pete,一加手机创始人。这次发布会,他花了很长时间讲“活着”。

这是我们一年里第二次见面。我们两个都是创业者,也就是都需要经常与“生死存亡”这个词打交道的人。对我来说,两次见面期间,我结束了一个创业项目,开始了另一个。对刘作虎来说,一加手机所处的整个手机行业经历了巨大变化,从最初的“风口”,彻底变成竞争激烈、势力轮换的战场。

三年前,刘作虎从OPPO副总裁的职位上离开,创办了一加手机OnePlus,当时,互联网让手机这个传统老行业充满了躁动,手机行业充满了可能性,移动时代让人肝火旺盛,前面有风光无限的人在奔跑,新崛起的公司在后面放着炮追赶,资本和人才都在乔布斯的感召下密集地出现。

两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,韩寒刚成为产品的代言人,一加也处在放着炮起跑的过程中。那段时间,整个手机行业里人们只愿意听欢呼,不断调高声量的发布会、狂热的粉丝、血拼的PR、用越来越大的字体讲述新功能的PPT……刘作虎虽然谨慎,充满南方人的务实精明,但在那个环境下也像整个行业一样,透露着股不知道是躁动还是不安的劲头,不断策划着新的发布会,时不时在一群忠实粉丝的欢呼下登台宣讲一个个新的版本。

如果时间停止在那个时候,去看待未来的手机行业,很少有人会相信刘作虎会在几年后的手机行业占有什么位置。手机不错,在国内和国外有一群忠实狂热的用户,但出货量不大不小,也看不出会突然爆发,变成尽人皆知的明星。

那时候,仅仅是“活着”,一点都不让人惊叹。——像这个社会上、很多行业里大多数人一样。

说实话,如果说这几年有一个行业完美地隐喻了中国社会,那应该是2010年代的手机行业。上面说的那种劲头,如果用人打比方,就像是一群“不知道有没有明天”的人一样。只知道过去是不好的,停止是不好的,所有的力气用来冲杀、狂欢、掠夺,不知道未来到底是什么,不敢想,也没必要想,因为不能停止,甚至不敢放慢脚步,慢就是死。

一个只是“活着”的人,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快速奔跑的时代非常失败,非常惶恐。

此后两年里,我时不时会见到他。我喜欢这个人,他没有那种脸谱化的互联网人特征,不老实,但真诚,认真,韧劲儿大于锋利,虽然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学一些行业的惯例想喊两句口号,但很快就知机闭嘴,停留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界限内。

其实我很少听到太多外界对他的评价,因为他并不具有舆论所喜欢的特点,他身上的戏剧感是那种内在的冲突——一个希望控制人生的人在一个接近失控的世界里遇到的那种冲突——而不是外化的。

有意思的是,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的冲突都是这种内在冲突,人们害怕失去对生活的控制,却置身在一个自己很难掌握甚至很难理解的时代,因而一直在努力保持平衡。但人们却不喜欢看这样的故事,人们喜欢的是那种要么彻底失控、要么霸道总裁的极端故事。这个时代是属于戏剧人物的,过去的老实人也纷纷披挂上场,扯高腔迈大步。刘作虎未必不想,可是(也许幸运的是)他做不到。当时,有一家媒体为他写封面报道,取标题时征询过我的意见,我支持下面这个标题:恰恰好先生。这个标题背后的人,想一想也会觉得没什么意思。

但2016年底,站在更长一点的时间跨度上看待刘作虎,对他的评价可能有所改观。三年前,他显得不适合手机行业,中规中矩,为人正直,缺乏情趣,没金句,没风云。人们数到这个行业未来的玩家,往往不会想到他。但现在,当手机行业整个倒过来的时候,他还是这个样子,看起来却可靠多了。

刘作虎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说了那两个字:活着。我们围绕这个话题聊了挺久。如果不是在经历了一年的甘苦生活,如果不是在经历了剧烈地起落,这两个字不会这么有震撼力。

他非常确定且非常自豪的一点是,一加还活着,别人爆发的时候它“只是活着”,别人衰减的时候它“仍然活着”,而且盈利了,布了一些不错的局,比如海外市场,比如社群,比如扎实的团队。

手机行业的人似乎正在慢慢醒悟过来,明白做手机不是做烟花,不能只有短暂的绚烂。手机行业的格局慢慢回到了更加无趣但更接近商业真相的状态:不犯错,供应顺畅,质量过关,有利润,用户至上……

当然,我并不相信刘作虎一直很从容。我不相信他在过去几年不焦虑。但他只能按照他的风格行事,这在现在看来反倒是运气。从两年前到现在,他一直在讲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:企业文化。而他说的企业文化,在过去甚至现在可能都不太有人好意思说出来,是“本分”。但刘作虎每次见我都要讲一遍“本分”这两个字,而且絮絮叨叨说半天,也希望我能听进去。

说实话,直到最近一次见面,我才真正重视起这两个字。过去你很容易觉得这也太普通了,本分就像“善良”一样,应该有,但不值得强调。甚至会觉得在那种快速变化的年代老强调本分是一种做作。但现在人们发现,过去这两个字让刘作虎的一加手机没那么风光,现在这两个字让它的还活着。而且,本分这两个字,想起来也确实跟善良一样,仔细一想,被很多人丢掉了。

“活着”这个词,甚至是现在,也并不太能说得出口,被当成一种了不起的事情。无论是做人还是开公司,人们在这个时代必须得跑,得快,被背后一股难以描述的力量逼迫着,被未来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诱惑着,太踏实显得不酷,缺乏魅力。

余华在他的小说《活着》里,写的是面对坎坷甚至恐怖的负向人生的生命力,写的是人可以保留最终不会被任何东西夺走的力量。对向前追求的人来说,活着不是安于现状,不是苟延残喘,也不是“总有人比我差”的自欺欺人。

相反,它是一种很持续地、顽强地往前的力气。就像刘作虎说,有100家手机企业的时候,活着没什么了不起,但只剩十几家企业的时候,活着就很不错。他现在觉得,将来如果只剩几家手机公司,他的企业也还能活着,这让他很骄傲。

人生是个漫长的奔跑,不是靠一刹那定输赢的。用一句多年前就很滥俗但至今仍然有力的里尔克的诗来说就是,有何胜利可言,挺住意味着一切。活着就要把事物看成一个长期过程,这样就可以有自己的节奏,有更长的观照,有更明确的布局,对当下有更具有未来意识的判断。活着最终是找到时间所认可的力量

无论对抗还是追求、都让时间最终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力量。

发表评论